孩子的问题多由家长造成好父母到底该怎么做(2)
孩子的问题多由家长造成好父母到底该怎么做(2)要想家庭幸福,父母的自律和忍耐是不可或缺的。如果父母的婚姻一塌糊涂,那家庭养育的根基一定会出现致命缺陷。相反,父母和睦的家庭,后代的成长环境就会好,不仅后代好,而且代代好。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证据,越是年长的人就看得越清楚。
有句俗话说得好“贵族是三代以上养出来的。”养人是人生的一种修行。这一代可能是不完美的,但你可以通过好好养育下一代,让下一代比你更好,然后形成滚雪球效应,代代相承,就会越来越好。
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。孩子出现问题,很多时候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真正的原因。比如,有的孩子在学校出了状况,迟到了,上课睡觉了,跟同学打架了,会瞒着家长。为什么呢?因为父母对孩子不够宽容,不能接纳孩子的小错误。再比如,有的孩子在家里爱撒谎,为什么呢?因为他以前跟父母说真话时,父母不是批评他就是否定他,久而久之,他就不愿意说实话了。
我们说,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个老师,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。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模式,都和父母自己的行为或教育模式密不可分。想解决孩子的问题,关键在于父母去做出改变。
那么,好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?首先,父母与其只想着给孩子挣钱,不如亲自陪伴孩子。与其给孩子存钱,不如教孩子怎么为人处世。
央视《今日说法》曾经播出过一个案子,那是一个山东家庭,生了儿子后,父亲特别高兴,就外出打工,想多挣点钱,给儿子盖三间大瓦房,以后娶媳妇。
结果呢,这个父亲在外打工十年,家里的儿子小小年纪就不上学了,父亲去哪里打工,儿子就去哪里偷钱,屡教不改。后来,儿子在上海火车站被抓了,他一进派出所,就把自己父亲的电话号码告诉了警察。警察把这位父亲叫来,儿子瞟了父亲一眼,就开始交代,自己做了几次案,偷了多少钱,已经可以进少年犯管教所了。
警察不太明白这小孩儿什么心理,《今日说法》的主持人就请教李玫瑾教授,李玫瑾教授说:这孩子是在向他父亲挑衅呢,他的潜台词是“你能挣钱,我也能挣钱。你去哪儿挣钱,我也去哪儿挣钱。你不是不管我吗,那我就犯罪给你看!”
很多父母都觉得,辛苦工作,多挣点钱是为孩子好,但是,对于孩子而言,他更在乎的是父母都在自己身边,他想要的是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——亲情和陪伴。所以,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,搞清楚孰轻孰重,亲自陪伴孩子成长,教他如何为人处世,不要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缺席他的生活。
其次,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。亲自参与照顾孩子的过程,不要把孩子完全推给老人或者保姆照看。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和耐心、一点点培养的。父母既要耐心陪伴孩子,也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举动和想法,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孩子。
有些父母觉得,孩子12岁之前很省心,不需要家长辅导学习,也不会惹是生非,交给老人管比自己亲自照顾还更加周到。这种看法是不对的!孩子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,父母一旦错过某个阶段,再想弥补就需要成倍地付出。这里的“成倍付出”可不只是金钱这么简单,而是父母欠下的亲情。
如果父母只是和孩子在一个屋檐下,各干各的事儿、不怎么互动,这也算不上有效的相处。父母忽略掉了那些琐碎磨人的养育过程,会越来越读不懂孩子的心思,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,父母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孩子和自己的心理距离,也很难理解孩子出现的各种叛逆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却不像学校的老师持有教师资格证。只要把孩子生下来了,天然就是父母了,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。有的父母生而不养,有的养而不教,有的教而不当,这些不称职的行为往往毁了孩子一生。
孩子的问题首先要从父母来调整。作为父母,一定要注意自我的学习和提升,给孩子做好榜样。就那看书这件事来说,如果父母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,有什么底气教育孩子多看书、认真学习呢?人的问题源于早年家庭的养育,而家庭的问题在于家长。想解决孩子的问题,父母应该首先做出改变。
心理抚养从心开始,那么,该怎么看懂一个人,知道他在想什么呢?到下节内容,我们继续。